第一次走访并结识张锡宝教授,是2007年的事,再次采访他,已是2015年的暖冬。2015年,他为自己也为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又斩获一项殊荣-——2015年度广东省劳动模范。
    在颁奖现场,他身着黑色的皮质上衣,内搭条纹式衬衫,给人精明、干练的印象,嘴角则仍露着标志性的微笑。
    作为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二任主委,张锡宝的时间是不够用的,日常教研和医院的管理工作,耗费着他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其敏捷的思维和睿智的答问,仍让我们感到他那似乎永不衰竭的旺盛精力和对生活与工作的满腔热情。
    回溯:八千里路 一路执著
    张锡宝祖籍陕西汉中,他阅历丰富,曾在“上山下乡”期间干过农活,当过国防工厂的技术工人,历经将近四年的工农生活之后,1978年他考入当时的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是当时2000余名产业工人中的极少数幸运者。进入西安医学院后,他努力奋斗了十年,于1988年获得了皮肤科专业硕士学位。之后经导师邓云山教授和叶干运教授推荐,进入了由马海德先生任主任的中国麻风研究中心免疫与病理研究室。两年后,他转入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主管全省麻风防治现场工作。
    据说当年广东是全国麻风的“重灾区”,麻风患者占全国登记人数的10%左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无论是流行病学资料的整理,防治技术人员的培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国家卫生部门提出“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整个麻风防治任务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了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身上,也压在了张锡宝身上。
    谈起当年的防治历程,张锡宝说:“为了明确当地的疫情,制定确实可行的防治策略,在当时广东省卫生厅疾控处的统一部署下,短短的两三年内,我们几乎走遍了全省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几个麻风病横行的重点地区如东莞、汕尾、揭阳、湛江、韶关。 我与科室的徐耀华、杨立刚等同伴一起对全省80%以上县级防治机构的专业防治人员进行了规范化的培训,统一整理了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当地防治工作重点进行了技术指导。 ”张锡宝说自己当时还与WTO及国家卫生部的专家一起,选择广东的东莞和潮州两个地级市,深入到乡镇人家,调查和了解麻风流行的实际疫情,认真细致地评估全省的麻风防治形势和基本消灭麻风的可行性。
    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现场调查,广东省最终对全省麻风防治形势作出了客观评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让张锡宝感到欣慰的是,在不断的持续努力之下,广东省的麻风防治工作得到了有序的推进。此后,在有条件的市县,逐步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验收;并在验收中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又促进和改善了其它重点和难点地区如韶关、湛江、揭阳、汕尾、东莞等地区的麻风防治工作。正是凭着踏实严谨的精神,省皮防所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不断向目标推进,最终使防治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省皮防所期间,张锡宝还参与创办了《岭南皮肤科杂志》(后更名为《皮肤性病诊疗杂志》)。在上世纪90年代,那是广东唯一的皮肤科专业杂志。

    说起《岭南皮肤科杂志》的创办,张锡宝深有感触。他介绍说,该杂志是1994年在时任所长赵子山及主任梁章池的主导下推出的,创办初期杂志是没有刊号的内部交流期刊,严重缺乏社会影响力,缺乏经费、稿源和办刊经验。但就在这样艰难的起步阶段,他们依然坚持定期出刊,维护杂志的正常出版发行。多年的坚持不懈,使期刊得到了业界认可,后经广东省皮肤病研究所杨斌主任和广东省皮肤科学会时任主委曾凡钦教授等人推进、协助,该刊最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CN刊号。该杂志的创办,对于广东皮肤科学的发展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张锡宝这样评价这本刊物:它为广东皮肤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为全省乃至全国中青年皮肤科医师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全国皮肤科专业医师的交流提供了一个优质媒介。


    管理:育才树人 擦亮品牌
    又一个十年后(上世纪末),张锡宝接受广州市卫生局人才引进计划,“亮剑”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协助主管领导负责全所的医疗、科教和麻风性病现场防治等全面工作。2006年,张锡宝出任广州市皮防所所长。
    人们都说,张锡宝的到来,使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张锡宝则说,那是全所员工齐心协力、不懈努力的成果。从时间轴上看,自张锡宝上任,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在专业工作上的确有了新的突破,包括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与之前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0年,该所完成了广州市8区四县全部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验收,有效地控制了性病流行状态。皮肤科临床门诊的业务工作则由2000年的20余万门诊量,增加到2015年70余万。近10年来全所科研工作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基金100余项,省部以上各级科学成果奖20项,硕士导师6人培养专业硕、博士生40余人。
    2015年4月,广州市皮防所又在原门诊的工作的基础上,增设了皮肤病住院部。走访中张锡宝表示,广州市皮防所已基本实现了在其成为华南地区具备医疗、教育、防治、科研等综合能力的高水平专业机构的目标。
    该所作为皮肤、性病专业防治机构,被卫生部定位广州地区唯一的性病防治监测中心,全国7家性病防治监测医院之一,承担着广州地区84个性病监测点的人员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继续医学教育、全市皮肤病性病的诊治规范、麻风病性病的病例报告及疫情监测等工作,负责省市级皮肤病、性病的部分重点科研项目。令张锡宝引以为豪的是,皮防所在皮肤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罕见病的诊治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专长;在顽固性皮肤病、白癜风、慢性前列腺炎及性病防治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重度银屑病等疾病的诊治,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临床治愈率均达到95%以上)。同时,作为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业实习点、广东医学院教学基地、广州市皮防所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专科人才。
    张锡宝于2001年开始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带教工作,他先后指导硕博研究生20余人,发表180余篇专题论文,其中SCI文章30余篇;有关维甲酸在儿童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被国际标准版的《Pediatric Dermatology》教科书引用。
    他注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他说,这也是自己对导师和老一代专家治学精神的传承,“尤其是我们单位的主任马海德先生和导师邓云山先生,对我一生影响很大”。
    2014年7月,为更好的培养医学专科人才,在广州医科大学的支持下,“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和“广州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系”成立,并于同年10月举行了揭牌仪式和“广州医科大学皮肤性病研究生论坛”。2015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又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二期皮肤性病研究生论坛。张锡宝重视培养人才,重视这些育人项目,在他看来,研究所的成立、论坛的举办对于皮肤性病研究生的培养,对加强与国内各医学院校的业务联系与协作、促进业务交流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专业:临床科研 结伴向前
    回顾张锡宝在临床皮肤病领域取得的成功,不能不提起2004年的全国首例和2006年的华南首例病例发现。2004年,全国首例KID综合症的发现,在医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广州日报》 《南方日报》 《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还为此制作了60分钟的专题节目。
    说起过程,张锡宝表示事属偶然。“那天我在门诊巡查,在走廊上遇到一名就诊的16岁少女,孩子的‘怪病’ 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一身皮肤如鱼鳞般厚实,蛎壳状广泛角化、干燥且呈皮革样,手足掌像贝壳一样坚硬,右足踝因感染变成棕褐色,头发掉光,双眼视力严重下降,角膜混浊,眼睫毛脱失,面部、耳及鼻部严重角化性损害,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头顶长满厚厚的褐色干硬结痂。我非常吃惊,感觉到是一例十分罕见的病例。”当时,女孩及其家人四处求医,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治。为此,张锡宝对患者做了仔细的系统检查,然后根据大量临床检查结果,结合查找有关研究资料,他最终确认——女孩患的是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症(即KID综合症)。这是自1982年国外首次诊断KID综合症后中国的首例发现。
    对付这个首例,张锡宝表示自己起初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后来使用四种疗法来进行治疗,经过“软硬兼施”的序惯治疗后,女孩头顶结痂基本脱落,皮肤开始变得柔软,脸和手臂有了正常的肤色,广泛的角化损害大大减弱,病情明显好转,治疗取得成功。
另有一则首例,则是2006年在华南地区首次发现proteus综合症及遗传残毁性角皮症患者。同样,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为之制作了60分钟的专题节目。两个首例在全国都得到了强烈的反响。两个首例,让我们看到张锡宝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其成果亦获国内同行乃至国际皮肤科同行的认可。
    作为广东皮肤科领域的“新生代”代表人物之一,张锡宝长期关注并致力于疑难皮肤病的研究,在银屑病、遗传角化性皮肤病及维甲酸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面取得诸多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立项近20余项;主持完成并取得“Th1细胞及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干预研究”、“淋球菌药敏监测结合现场防治对全市淋病流行控制的研究”和“重症鱼鳞病及相关综合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获得省部以上科学技术二等及三等奖十二项(第一完成人6项)。
    在银屑病的研究方面,他的研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被推选为全国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参与全国银屑病诊疗技术的全国巡回宣讲和“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的修订。而关于先天性鱼鳞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则多次在中央电视台(CCTV-10)及国内数十家电视及平面媒体进行专访及报道。如今,无论在临床领域还是科研领域,张锡宝以及他的工作团队在全国乃至国际皮肤病学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了极大提升。
    新的时期,张锡宝教授在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各个领域,又有新的建树。在其他的荣誉榜上,我们看到:他曾先后荣获2005年广州市卫生高层次人才、2007年广东省医学会优秀工作者、2008年广州市优秀专家、2009年全国马海德基金奖、2009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广州市劳动模范、2010年首届广州医师奖、2011年广州市医学会先进工作者,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
    张锡宝认为,这些荣誉的取得,是整个团队的劳动成果体现,荣誉属于过去。这些光荣只能更加激励自己在临床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以及教书育人方面,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患者、为皮肤病学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的确,面对这纷杂的社会和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挫折,每个人都需要有不断前行的热力与激情,但也断然不能缺少,心如止水的娴静以及娴静中关于事业成败、关于人生真谛的反刍与思考。

微信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
羊城医访
打卡广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