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中药茶饮”

2024/4/2 15:07:07      点击:
  中国茶饮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唐·陆羽的《茶经》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描述,说明茶饮文化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成熟于明清。但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由于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被不同的人相继发现和利用;也由于古代人们对茶的不同认识,加之地域的障碍,语言的差异,以及文字的局限,致使对茶有着多种称谓。所以唐·陆羽在《茶经》中称:“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但在唐以前,对茶的称呼虽然很多,但用得最多最普遍,影响最深的乃是“荼”字。陆羽在中唐时期,在茶有着众多称呼的情况下,著述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时,规范了茶的语音与书写符号,将“荼”字减去一画,一律改成“茶”字,使“茶”字从一名多物的“荼”字中独立出来,一直沿用至今。
 
  中药茶饮主要体现在它的药用价值上。中药茶饮可预防、治疗疾病,具有“强身益寿”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使得中药茶饮十分盛行。

  中药茶饮的应用模式一般分为3种:以茶代药、茶药同用、以药代茶。(1)“以茶代药”是指把不同种类的“茶”作为 “药物”应用于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茶“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亦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中道:“主瘘疮,利小便,祛痰热喝,令人少睡”,《食疗本草》言“利大肠,去热解痰,下气则好睡”。(2)“茶药同用”和“以药代茶”就是通常所说的中药“代茶饮”,它是指将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仅选用数味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数分钟后,像喝茶一样饮用。最早的“茶药同用”的记载是三国时期的《广雅》,其言道“荆巴间采茶做饼则可成米膏出之,若饮,需先炙令色赤,以汤活覆之,用葱、姜毛之,其可醒酒使不眠”。“以药代茶”的应用,《太平圣惠方》记载有治肠风之“ 槐芽茶方”,言“嫩槐芽,采取蒸过火焙,如作茶法。每旋取碾为末,一依煎茶法,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兼疗诸风极效”。中药茶饮为我国的传统剂型,是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原则指导下,依据辨证或病证结合原则对病情的判断,从而选方用药,为防治疾病、病后调理或养生保健提供了选择。



微信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
羊城医访
打卡广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