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的中药治疗科普
丘疹性荨麻疹又叫虫咬性皮炎,麻疹样苔癣,婴儿苔癣等等。中医称为“水庎”,“土风疮”。是一种容易复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该病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发病,且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好发于1-7岁的儿童,其他的年龄段也均有发病,目前病因不明确,多数原因为蚊虫或者昆虫的叮咬有关。
常见症状包括:群集或散在的红色风团样斑丘疹;皮疹绿豆到花生米大小,略成梭型,边界有指状,针状的突出;皮疹局部红肿,呈梭型;皮疹中央可有水疱,大疱;皮疹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自觉瘙痒,瘙痒不止,夜间更明显;会刺痛,有灼烧感;皮疹经1-2周消退,但新疹可持续发生,使病程迁延较久,新旧皮疹经常同时发生,容易复发。丘疹性荨麻疹一般有两种类型是风热型和湿热型。
风热型:主要症状为:皮损发生在春夏秋季节,皮疹多数出现在四肢及躯干。呈散在性红色丘疹,风团,状如虫咬,剧烈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需疏风清热,宣肺止痒。治疗药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克,防风12克,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黄柏10克,连翘12克,紫花地丁10克,蝉衣10克,升麻10克,甘草6克。加减变化:发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瘙痒甚者,加重白鲜皮用量,并加刺蒺藜、皂角刺。如有血疱者,加丹参、丹皮、紫草。
湿热型:主要症状为:皮损主要发生在腰骶部位,丘疱疹、水疱较多,部分搔破糜烂或染毒而结脓痂,自觉瘙痒,由于搔抓后出现疼痛,伴有发热,纳差,便溏或便秘等,舌质红,苔薄黄或微腻,脉濡数。需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治疗药方:祛风胜湿汤加减;荆芥15克,防风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羌活10克,蝉衣10克,茯苓皮15克,陈皮10克,白鲜皮12克,刺蒺藜12克,白术12克,甘草6克。加减变化:瘙痒甚,搔抓糜烂渗水并感染者,加马齿苋、紫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因虫积诱发者,加苦楝子、使君子、生南瓜子。
中医食疗法:
1.川椒1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2.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大枣15枚,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当归各15克;防风,荆芥,赤芍各9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1-2次。
4.赤小豆、茯苓、鸡内金各10克,白鲜皮、防风、金银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5.苍耳子、防风、地肤子、威灵仙、白矾各10克,南通蛇药片4片,高度白酒或75%酒精适量。上药共研细末,加入南通蛇药片研匀备用。用时视皮疹多少,取药末加适量白酒或酒精调成稀糊状,涂于患处,每日3~4次至愈。
中药外洗,外涂治疗法:
1.三黄洗剂或百部酒,每日2-3次。
2. 路路通30克,苍术、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3.川椒1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药膳治疗法:1.山药粥:山楂15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先将山楂炒至棕黄色,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约1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入粳米50克,砂糖适量,煮至米花烫稠为度。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功效:山楂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有助健脾胃,促进消化之功。可用于食滞型丘疹性荨麻疹。
2.牛蒡子粥:牛蒡子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牛蒡子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加粳米及冰糖、水400毫升,煮至煮至米花烫稠为度。每日两次,温热服食。功效:牛蒡子性味辛、苦、寒,有疏风散热、解毒作用,可用于风热型丘疹性荨麻疹。
3.薏苡仁粥:薏苡仁粉30克,陈粳米50克。薏苡仁粉和陈粳米同入于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每日早晚餐顿服。功效:薏苡仁味甘、淡、微温,有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健脾止泻作用。可用于湿热型丘疹性荨麻疹。
4.土茯苓骨头汤:猪脊骨洗净放锅内,加水煨汤,煎成3碗左右,取出猪骨,撇去上层浮油。土茯苓洗净,切片,以纱布包好,放入猪骨头汤内再煮,煮成约2碗左右,可以饮服。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健脾、解毒、利湿作用。猪脊骨补充钙质。钙质有非特异性的抗过敏作用,克减轻皮肤瘙痒和肿胀。可用于各型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的个人平时注意事项及预防:1.避免过敏性的食物;2.注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3.注意家里宠物的卫生,定时清理,消毒和除虱;4.治疗肠道疾病和祛除肠道寄生虫;5.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6.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避免刺激,心理压力过大;7.使用中成药抗过敏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以上是有关丘疹性荨麻疹的一些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着使用,都有很不错的疗效,如果是比较的严重的,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配合治疗使用。
- 上一篇:要玫瑰,不要玫瑰痤疮 [2022-5-18]
- 下一篇:白癜风家庭光疗知多滴 [202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