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皮肌炎

2024/9/18 15:43:42      点击:
皮肌炎是以皮肤斑疹和肌肉无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症状中皮肤损害以颜面部、四肢、前胸、背部弥漫性红斑和丘疹最常见,肌肉损害则主要为四肢及近端肌群。尽管皮肌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该病症与多种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
 
祖国传统医学根据其疾病特点,将其称为“肌痹”。《素问·长刺节论》载:“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证治汇补·痹证》云:“痹久成痿,虚之所在,邪必凑之,邪入皮肤血脉,轻者易治;流连筋骨,久而不痛不仁难治。阐述了痹症日久不愈而发展为痿证,正气亏虚,邪气来犯,病情轻者尚可治愈,病久不愈流连筋骨,导致肌肉关节麻木不仁更加难以治疗。
祖国医学在临床上治疗皮肌炎除中药内治法外,经常配合中医外治法,双管齐下,能够达到满意的远期疗效。如外用中药熏洗,针灸等。针刺疗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特色,能够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因其具有“简、便、廉、易”的特点,广泛适用于亚急性及慢性期患者,并且对肌肉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一、针灸
1、体针:内关、公孙、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腹针:引气归元(下脘、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大横;麦粒灸(非疤痕灸):引气归元、肺俞、心俞、百劳、四花穴(胆俞、 膈俞)、脾俞、膀胱俞;神阙隔盐灸;热敏灸背部膀胱经;嘱夜间药艾条悬灸强壮穴,均每日1次。刺络拔罐,每周1 次。
2、(1)快针针刺:取天牖穴、扶突穴,提插泻法至针感下传为度。(2)常规针刺:水沟穴向上斜刺,雀啄法至眼球湿润为度;内关穴,平补平泻60 s,不留针;印堂穴向下平刺0.5 寸,百会穴、头临泣穴、头维穴、率谷穴等向后平刺约1寸,右侧中府穴向外平刺,天府穴、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臑会穴、臂臑穴、尺泽穴、温溜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脐周四针、悬钟穴、三阴交穴、右上肢压痛点等直刺,中渚穴直刺,其中脐周四针、悬钟穴三阴交穴施捻转补法30 s,余穴采用泻法;中脘穴采用芒针深刺,行呼吸补法15 s。针刺以患者自觉局部酸麻重胀或术者针下有沉紧感为得气,得气后留针30 min, 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3)灸法:①温针灸:肩前穴及臂臑穴在针刺得气后针上加灸,灸3壮。②神阙灸:神阙穴隔盐隔姜灸,灸3壮,以皮肤红润不起疱为度。

    

二、耳穴压豆 
取穴肺、脾、肾、交感、肾上腺、内分泌、 皮质下、肩关节、膝、臀。每次选取5~6穴,王不留行 贴压,左、右耳交替。
三、中药熏洗 
海风藤30g,豨莶草30g,虎杖30g,络石藤 30g,煎水外洗,1日1次,适于湿热证。透骨草30g, 桂枝20g,红花15g,细辛3g,防风15g。煎水浸洗,1 日1次。

微信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
羊城医访
打卡广东红